当前位置: 黄金城娱乐,黄金娱乐登陆 >> 正文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介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9-24 来源: 浏览次数: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介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学科隶属于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取得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科研平台1个,实验用房18间,总面积1500平方米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理化检验室7个功能区。配备各类仪器设备600多台件价值1000万元共享学校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肿瘤疾病防治、脑卒中防治、抗纤维化生物治疗、麻醉与危重病学)、2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组织损伤与修复、肿瘤疾病防治)、1个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牡丹江医学院慢病与药物研究中心。为本学科师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学科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合作5项,主持黑龙江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承担黑龙江省教育厅、卫健委等厅局级科研项目100余项;主持厅局级项目20项,科研经费近16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0篇,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现与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培养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28名,探索出一条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能够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导师队伍

本学科目前有校内外导师16人,其中正高职称导师10人、副高职称导师6人。本学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历史传承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优秀教师团队。本学科聘请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邬堂春作为学院客座教授现有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牡丹江市学科重点人才1人,牡丹江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优秀教师20人,工作先进个人8等,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马宏坤,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牡丹江医学院党委书记。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通讯编委,亚洲与大洋洲心身医学会常务理事,日本东京现代QOL研究所客员研究员,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发表文章20余篇;编写著作2部;新医学模式与实践技能--《卫生事业管理》和新医学模式与实践技能--《临床医学》;SCI收录论文3篇;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财务司颁发的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二等奖一项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李晓霞,女,中共党员,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统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协会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流行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主讲研究生的《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学》、《中国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合作2项,主持和参与省部及厅局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获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2项,牡丹江市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参编 “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1部,主编、主审、参编著作9部。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刘凤海,副院长,50岁,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科带头人,牡丹江市学科重点人才。主讲《职业卫生评价》研究生课程,《水质理化检验》等本科课程。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教育厅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发表论著3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关红军,男,中共党员,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国信息学会统计理论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协会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学会流行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学会循证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营养学会老年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厅局级项目4项,其它5项;参与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5部。研究方向:临床流行病学。

谷红梅,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劳动与环境教研室副主任,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三级),牡丹江医学院预防医学骨干教师,黑龙江省营养学会会员。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持厅局项目2项,参与省级厅局级项目4项。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编写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规划教材2部。研究方向:职业人群健康促进。

荣胜忠,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第二届牡丹江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与健康分会常委、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营养学会学术交流与工作委员会委员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资助项目1项、中国营养学会振东国人体质与健康研究基金1项、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项、牡丹江医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作为分单位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教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和参与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篇,SCI收录20篇,文章共他引300多次,参与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4、教研奖励多项,参编教材和论著各一部。为《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Acta Ophthalmologica》、《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Annals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牡丹江医学院学报》等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临床流行病学及防治(生物传感器)技术。

杨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8年,主要承担《环境卫生学》、《病毒学检验》、《医学统计学》、《环境监测》等课程。主要从事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2篇,省级论文10余篇,获黑龙江省政府二等奖1项,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市人民政府三等奖1项。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


孙岩松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现在主要开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及其生物安全风险相关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军队生安专项1项、后勤科研重大项目2项,后勤科研重点项目1项,其他军队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先后获得军队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任《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副总编,《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编委,《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现任解放军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军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生物安全

王慧,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感染免疫与防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评总后勤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主要从事感染免疫、病原体耐药与致病机制、防治技术与产品研究。先后牵头承担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军队后勤科研重大项目、军特药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多项。在J Adv Res,JCI insightFront Immunol, Arch ToxiolJ Infect Di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中国专利20多项,授权国际(美///澳)发明专利8项。现兼任多个国际SCI期刊的编审 、国家和军队生物安全战略规划编制组成员,军队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咨询专家、北京科委重大项目评审专家等。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感染与防治。

杜宗敏,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多项军队科研项目,以通讯作者在Cellular Micro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Infection and Immunity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等主流微生物学杂志发表SCI论文20多篇,参与撰写中、英文微生物学专著5部。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空间微生物学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检测新技术研究。


姜涛,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创新人才梯队后备人才。现工作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和微生物学教研室。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防生物危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常务委员。从事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主持军队后勤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重大实验室重点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82篇,影响因子合计595,一作/责任作者SCI论文25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研究方向:病毒致病机制。

赵光宇,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大学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至2008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新突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感染免疫与防治研究室副主任,免疫防护课题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工作聚焦于新突发传染病感染免疫动物模型为基础的免疫防治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7项国家和军队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担任CNAS技术专家、《中国免疫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委及国家自然基金函评专家。研究方向:感染免疫防治。

熊小路,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胞内寄生菌致病机制相关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等科研任务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1篇,SCI引用300多次。授权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共23项,参与编写专著5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学委。研究方向: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

柯跃斌,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深圳市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导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及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美国Virginia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重点计划多项。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余名,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及深圳市科技进步奖多项。研究方向: 食品毒理学及分子流行病学。

刘建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库公共卫生组专家,深圳市中毒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疾控机构食品安全专家库成员。一直从事食源性疾病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致力于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及预测预警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研究。201310月份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纽约州卫生厅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交流与黄金城娱乐,黄金娱乐登陆。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发表文章将近20篇,参编专著3本。其中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论著2篇,在SCI收入杂志发表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指南》、《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指南》和《0-3岁婴幼儿食物消费量深圳市营养状况的调查(2015年)专著3本。曾获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研究方向: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及预测预警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郭庶,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数据标准与信息共享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公共卫生分会个人理事、广东省毒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精细化暴露与风险评价及环境重金属对神经心血管细胞损伤机制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环保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环保公益专项等多项等重大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论著1部,参与国家环保标准编制2项。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二、毕业方向

随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不断增多,我国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为:1.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2.大型综合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统计科。3.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4.国家公务员,地方级的公务员等。如卫计委,药监局,是作为医学生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选择。5.医疗教育,培训等机构。